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1989年11月9日,飞扬的大雪在北京城上方飘落。日光隐去,白天的喧嚣渐渐平息,家家户户都在为晚餐做准备。

  此时,一位老人花白着头发,心情十分愉悦地裹挟着风雪,推开了一幢小院的大门。

  “爷爷回来啦!”门刚刚被推开,4个小豆丁就争先恐后地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地将老人簇拥着往屋内走,逗得老人留下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屋内,忙碌了一天的家人早已准备好了一桌子丰富的晚餐,老人看着因为忙碌许久没有聚在一起的亲人们,眼底的笑意更浓。

  “今天我退休了,咱们得好好庆祝一下。”

  在家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老人入了座,肩头的重担终于卸下,他整个人都显得轻松了许多。老人早就想回归平淡,共享天伦之乐,终于在85岁的时候达成所愿,将手中时代的接力棒交给年轻的一代。1922年到1989年,至此他的职业生涯终于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在谈到退休的问题时,老人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退休并不意味着从神坛走下来,因为从未走上神坛,更谈何走下,一直都是普普通通地生活着而言,谈不上神坛与否。

  这个老人正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三落三起却永不言弃,带领新中国走上新征程却在急流勇退,他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急流勇退 广阔胸襟助力华夏腾飞

  失败乃成功之母,虽然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鸡汤文学,但是很多人在面临了一次失意后就选择了逃离。而邓小平同志的三落三起,则是让90%的人望而生叹的人生。

  1979年,邓小平就曾打趣道,如果可以为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一个奥林匹克奖,那他一定能是实至名归。而西方媒体也纷纷报道他是一个“打不倒的小个子”,即使跌宕起伏,他也依旧为了信仰而战。

  邓小平同志的三落三起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这是一个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故事,当他第三次回归政坛时,已经是75岁高龄。

  这样的故事读着励志,但是很难共情,因为这样的磨难非常人所能忍受。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看似跌宕起伏,但在这过程中,他也越发坚韧,为了目标,百折不屈。

  随后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同志切实地领导新中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既然经历了三落三起,又带领中国踏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什么反而在1989年,邓小平同志会选择急流勇退呢?

  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经历过跌宕起伏,为什么最后却挥一挥衣袖,不做留念,选择了退休?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出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9月,邓小平邀约了几位中央领导商谈事宜。

  “我们今天就来商量一下我自己退休的时间和退休的方式。”

  众人一时间有些无措,毕竟新的中央领导集团才组成3个月,邓小平就仿佛一尊定海神针,大家都期盼他能继续为这一架极速行驶的东方巨轮掌舵。

  不过邓小平显然已经预料到了几位领导的想法,静静地听完他们的劝说后,他仍然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退休,并不仅仅是他年事已高,想要养老。更重要的是从大局出发,现在退休,利大于弊!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其实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提出了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邓小平坚持当退休成为一种制度,更利于国家社会发展。他认为干部终身制会带来很大的隐患,当退则退,而他也是带头这么做的。

  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郑重提出退出中央委员会,只留任中央军委主席,实现半退。

  什么时候能够全退,邓小平一直在寻找时机,而此时,他认为时机已经到了。

  “不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世界会引起什么反响很难讲。我退休了,确实不做事,人又还在,就还能起一点作用。”

  中央委员们听完邓小平的话,明白他心意已决,也清楚他说得都是事实,但是仍然感慨邓小平同志的胸襟和气度,纵观他的政治生涯,他都竭尽全力地在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努力,而这次退休,也是一次助力华夏民族的腾飞。

  同一日,邓小平送别几位领导后,郑重地向中央政治局提交了退休申请。

  中央政治局将他的退休申请提交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进行讨论,在一番激烈讨论后,结合了邓小平同志的说辞,代表们最终决定尊重他的决定,接受了他的退休请求。

  1989年11月9日,邓小平正式退休,卸下了压在自己肩头数十年的重担。将接力棒正式交给了下一任领导集团,自己缓缓从前台走下,开启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退休生活 不忘责任又享受生活

  正式卸任后,邓小平终于迎来了他的退休生活。

  回忆起老爷子的退休生活,女儿邓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父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这一点不论是否退休都从未改变。

  “他退休前后都一样。生活很简单,每天早上起来喝茶,吃早点,然后就是看文件、散步。没有其他内容。他之所以能活到90多岁,也是因为他的生活非常规律,还有他的性格,很少大喜大悲,喜怒不形于色。”

  邓小平的生活自律而惬意,每天8点准时起床,泡上一杯青茶醒醒神,然后坐到小桌上用早餐,早餐清淡营养,一边用餐一边读报。即使退休,邓小平依旧时刻关心着中国的时政新闻,看着新中国迅速发展的报道,老人总是会洋溢出欣慰的笑容。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看报的时间总不会短的,他总是一点点翻阅,唯恐落下一些重要的新闻,错过一些中国腾飞的细节。

  早上10点阅读完报纸,邓小平总是会在自家院子中散步,院落一圈大约140米,他就这么一圈圈地走着,一天总要走上18圈才笑嘻嘻地回屋中休息。

  邓林回忆起父亲背着双手,在院中缓缓地散着步,也忍不住感慨,他能有此高寿,也是因为他的生活非常规律,还有他的性格,乐观自信,喜怒不形于色。

  一般散步完,也到了午餐时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邓小平十分钟情自己的家乡菜,每次看到饭桌上出现回锅肉、梅菜扣肉等川菜,老人总会喜笑颜开,胃口也变得更好了。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众所周知,邓小平是一位运动健将,80岁依旧能在大海中浮游90分钟面不改色毫无疲态。退休后,年事已高的他虽然不能再肆意纵情江湖,但是却也开启了新的娱乐活动——打桥牌。

  午后休息完,邓小平喜爱约着几位老友,在牌桌上一较高低。

  老爷子认为桥牌打得好说明头脑还好,而且遇到强者更能激发他的兴趣,有时候打输了,还会自己暗自复盘,输在哪里,哪一步出了错,第二天一定要大杀四方。

  而此时身边也总会围着年幼的孙子孙女,他们在牌桌旁嬉闹,有时还会搞一些恶作剧,不过邓小平从不生气,反倒是十分享受这样儿孙绕膝的幸福。他觉得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自己仿佛也变得年轻了很多。就连去上海逛商店,老爷子都心心念念给孙子孙女带一些有趣儿的礼物。

  晚间的邓小平,在看完每天必看的新闻联播后,还喜欢看上几集电视剧,跟家人坐在一起看着剧,逗弄着小孙子,其中的乐趣,不必多说。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邓小平非常享受这样看似平淡却又规律幸福的生活,从漫天烽火中走来的人,对平淡的幸福总是格外的向往。

  不过除了享受自己惬意的老年生活以外,邓林说,父亲还总是想要出去逛街,北京城、上海、四川,他都去过,他就是想看看新中国的发展都多迅速。

  邓小平眼见着一桩桩高楼平地而起,虽然不多说什么,但是邓林知道父亲是打心里欣慰。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1996年12月12日,邓小平醒来后突然猛烈咳嗽,呼吸不畅。家人立马将他转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

  邓公千古 身后事一切从简

  1997年元旦,北京城又飘起了小雪,在解放军总院接受治疗的邓小平,这天精神好了不少。

  陪伴在身侧的家人见一直昏昏沉沉的老爷子今儿精神了些许,还能坐起来看会电视,一直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一些。

  “这讲得是什么啊。”邓小平指着电视,问道,现在他的眼睛已经看不大清了,看电视也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身影。

  “这是在播电视剧《邓小平》12集呢,您瞧,这不就是您出场了。”家人在老爷子耳边轻声解释道。

  邓小平听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但是这样当面被夸,还真有些让老爷子体会了一把被表扬后的不知所措。

  过了元旦,邓小平的病情又开始反复,所有人都期盼着邓小平能够顺利度过这次病痛,健康平安,然而老爷子却始终非常淡定,忍受着绵延而来的疼痛,对医护人员也是格外和蔼。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因呼吸衰竭陷入昏迷,妻子卓琳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一声声呼唤“老爷子,老爷子醒醒”,等待她的却是病房内长久的沉寂。卓琳心里清楚,他们分别的时间终究是要到了。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医疗组的专家们赶紧对邓小平进行了治疗,然而最终还是没有能从死神手中将这位伟人抢回来。

  1997年2月19日21:08,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痛哭出声。

  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一位时代的巨人就这样在众人的不舍和哀痛中离开了。

  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在悲痛之余,还谨记着老爷子生前的嘱咐。

  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最后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

  邓小平一直对大海有着非常深的感情,16岁坐着轮船远渡重洋吗,这是他革命人生的起点,后来他又钟情于在大海中游泳,享受自由的味道,最终让他的骨灰回归大海,也是人生最终找到了归途。

  1997年3月2日,一架直升飞机盘旋在海洋上空,卓琳轻轻地抚摸着骨灰盒,哽咽良久,终于颤抖着双手将骨灰撒入大海,从此邓小平同志在大海中得到永生。

  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89年,邓小平提出一个申请,中央慎重考虑后,批示:同意)

  结语

  邓小平逝世后,家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妻子卓琳更是一直深居简出,直到1997年7月1日前夕,她主动向中央请示,希望能在香港回归的这一天,代替邓小平去那里看看。

  邓小平曾在南方视察时,望着一海之隔的香港,感慨过,香港回归时,我一定要去看看,站一站,哪怕只有一分钟。

  然而这最终成为了老爷子没能达成的心愿,卓琳很希望自己能够替丈夫完成遗愿。中央听后自然欣然同意。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时隔百年终于飘扬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上空,卓琳眼含热泪,注视着国旗,心中的牵挂彻底放下,小平,香港回来了,你看到了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