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争,林总算无遗策,为何会让营口成为一大毛病?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8年10月25日9时,东野一封电报让主席有些恼火。
此时,三大战争的第一战辽沈战争已接近开头,锦州被东野五大纵队协力攻破,范汉杰10万雄师灰飞烟灭;被东野围困5个月的长春,郑洞国率10万守军投诚;不休缩在沈阳据守不出的廖耀湘兵团12万雄师也在辽西被团团围住,被扑灭也只是时间成绩。
但是,此时东野发来这封电报,让主席颇为不满。
东野来电提到了两件事:第一,敌军已占领营口,但是东野在辽南没有主力,有的只是场合武装。第二,廖耀湘团体49军先头步队没有回沈阳,而是转向台安以北与8纵接火,有约莫向营口退避。
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廖耀湘假如退往营口,东野约莫堵不住。
试想,好不容易构成的“关门打狗”之势一旦落空,换做是谁也会气愤。当天中午6时,主席亲拟回电对林总提出了批评:你们事前完全没估测到仇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无视对营口的控制,致使52军步队于24日占领营口,这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假如廖耀湘打破重围和刘玉章52军会合,辽沈战争的汗青大概就会改写。
辽沈战争
侥幸的是,刚组建一年的东野10纵在梁兴初带领下,硬是以2万之众挡住了廖耀湘兵团5倍兵力的轮替固守,没有让廖耀湘打破黑山、大虎山防地,从而制止了廖兵团从营口海上逃脱。
但是,东野扫除廖耀湘,7、8、9纵合围营口时,照旧被刘玉章摆了一道:
10月31日,水师司令桂永清派来的几艘登岸艇和1艘商船抵达营口,但是由于涨潮无法泊岸,翘首以望的刘玉章心急如焚。东野9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来不及等候7纵、8纵赶到,事先倡导打击。而刘玉章见招拆招,给东野9纵制造2000余人伤亡。
11月2日,9纵占领营口歼敌1.5万人,但52军另有万余人从海上逃脱。
辽沈战争是束缚战争第一场两边倡导总兵力过百万的大决斗,东野以伤亡7万人的代价(此中捐躯1.4万人),歼敌47.2万人(此中毙伤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叛逆、投诚9万人)。
辽沈战争的成功,是我军从质变到质变的开头,自此彻底改动了两边军事力气比力。
但是,刘玉章52军1万余人的南撤,在半年今后的上海战争,52军再次给三野10兵团王牌主力26军、27军制造了不小的贫苦。固然华野终极战领上海,但是刘玉章和52军残部再次九死一生。
刘玉章
由此可见,辽沈战争敌52军成为丧家之犬,贻害甚大。
但是,主席为辽沈战争量身打造的“关门打狗”战略十分告捷,不仅砸碎了“硬核桃”锦州,还在辽西会战一举扑灭廖耀湘兵团,此中包含敌军引以为傲的“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新1军、新6军。
但是,林总天然会创造汗青扑灭52军,由于52军也归廖团体。
辽沈战争开头后,廖耀湘第九兵团有6个军:潘裕昆新1军,龙天武新3军,李涛新6军,郑庭笈49军,刘玉章52军,以及向凤武71军。别的另有4个独立旅,总兵力15万人。
但是,蒋氏越级指挥命廖耀湘组建“西进兵团”驰援锦州时,廖耀湘留了一手,把刘玉章52军近3万人留在营口四周。此举分明的是留了条退路,一旦驰援锦州显现危急,随时准备退往营口。
方案不如厘革,廖耀湘的优柔寡断断送了本人,而刘玉章背注一掷得以逃生。
可以在林总的东野百万雄师中逃出,充足52军军长刘玉章吹捧后半辈子。只管,从营口逃脱的只不外是52军军部和25师1万余人。但是,林总为什么让营口成为东北边战场的一个毛病呢?
敌军俘虏
侥幸从东北边逃脱的刘玉章,曾把营口比作“敦刻尔克”。
但是,8年前的敦刻尔克英法联军近34万人能以浑身而退,主要是由于希特勒陆军中止打击、空军处理斗斗的昏招所致。而刘玉章和52军万余人马能从营口侥幸撤离,缘故则是多方面的。
缘故之一:东野头号首长战略目光略逊一筹。
算无遗策的东野101首长林总,在营口的体现有失水准。
但是,在先打长春照旧先打锦州的成绩上,终身审慎的林总倾向于先打接近北满的长春,而主席从全局思索力主先打锦州以形成“关门打狗”态势。约莫,这就是林总和主席战略目光的差距。
无须置疑,林总战术之精妙无人能敌,虽刘伯承、粟裕也不克不及出其右。
但是,大概是由于太注意完善,林总在很多紧张成绩上的战略目光略逊一筹。远的如井冈山“红旗毕竟能打多久”,长征四渡赤水“尽走弓背路”,抗战时期“游击战不如阵地战”等。
近的除了锦州、长春之争,就是营口成绩。10月19日,东北边局高岗和参谋长伍修权就看到了营口的毛病,发起林总派12纵加3个独立师,从四平乘火车经清源、鞍山、海城抢占营口,断敌退路。
高、伍的电报发送东野林总的同时,也报给了西柏坡的主席。
主席立刻发电指示林总照办,但是多次电示林总都没有实行,终极晚了一步。
东野林罗刘
缘故之二:东野的机动兵力使用,有点左支右绌。
1948年9月,主席把大决斗开头选在东北边,是我军兵力占优。
此时,在举国范围内的几大战略区,华东、晋冀鲁豫、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地,敌我兵力比力都是我军处于弱势。唯一我军占上风并且100万对50万的战略区,就是林总领衔的东北边战场。
但是,真打起来今后林总才发觉,部下百万之众也不够用。
从兵员布局来看,12个主力纵队近40万人,但是组建时间长的一年多,晚的不外半年,战役力乱七八糟。15个独立师虽有15万人,但是和主力另有差距。加上野司和兵团直属队,共70万人。
依照《孙子战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70万围歼50万并不容易。
这也是林总专心想从接近北满的长春打起的缘故,分兵营口一开头也的确有点难。
我军炮兵阵地
缘故之三:第六大主力的军长刘玉章,狡如兔。
刘玉章是陕西兴平人,毕业于黄埔四期,和林总同砚。
在北伐战争中,刘玉章作战勇猛指挥有法,很快从排长累升副团长。1933年,到场古北口长城抗战。全盘抗战时期,从团长升任52军的师长,抗克服利后,成为关征鳞挑选的52军继任者。
无论是对战赤军照旧日军,刘玉章自始至终的凶悍,以是有“关铁拳”、“关猛子”、“刘秃顶”等外号。而在东北边3年,时势的剧变又让刘玉章变得“狡如兔”,一有风吹草动就撒丫子。
缘故之四:追歼敌52军的9纵,有些大意失荆州。
林总派往营口的是东野7、8、9纵,先锋是詹才芳9纵。
东野这3大纵队建立稍晚,都是在1947年8月到10月间组建。属于东野正中梯队,比1、2、3、4、5、6等主力纵队稍晚,又比10、11、12等纵队稍早。但9纵的战役力,一点也不差。
辽沈战争首战锦州,林总派出2、3、7、8、9纵加6纵17师三面打破、南北对进。 詹才芳和9纵歼敌2万余人,生俘范汉杰、卢浚泉,在攻击锦州的五大主力中交出了可谓第一的成果单。
但是,在追歼营口敌52师的历程中,9纵大意失荆州,被破釜沉舟的刘玉章5个团打了一个“回马枪”,9纵25师师部被冲垮,27师也有不小的伤亡,刘玉章和52军万余人包围,留下一个遗憾。
刘玉章(前排右二)和同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接待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