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提高伐研行|让养老更有“医”靠——山西太原探究医养团结实践察看
新华社太原8月23日电 题:让养老更有“医”靠——山西太原探究医养团结实践察看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
家住山西太原纺织苑的王爷爷因脑出血下肢瘫痪,长时卧床。对家人来说,平常的生存照料相对容易,最愁的照旧就医。
“好比白叟必要每个月换一次尿管,假如上病院的话,要给白叟穿衣服,准备担架车大概轮椅,下楼、上车,还要在病院里上上下下地折腾,没三四一局部不可,白叟也遭罪。”王爷爷的女儿王密斯说。
幸而,离家不远的下元社区卫生办事中央有了“上门办事”。只需事先电话预定,就会有医生和护士按点上门,为白叟换好尿管。有一次夜里尿管忽然壅闭,医生在接电话十几分钟后就到了,为白叟及时排除了痛楚。
“照顾卧床在家的白叟很辛劳,幸而有社区卫生办事中央这个依托,帮我们处理了很多困难。”王密斯感激地说。
下元社区卫生办事中央主任吕晋生报告记者,中央地点辖区属于老国企厂区,老年生齿占比力高,比年来,在省市干系项目标支持下,中央积极探究展开上门医疗、家庭病床等医养团结办事,遭到群众接待。
下元社区卫生办事中央的探究是太原市积极推进医养团结事情的缩影。作为举国首批医养团结试点,太原市将医养团结归入全盘深化变革和重点民惹事项统筹推进,勉励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勉励医疗机构积极提高养老办事、展开延伸办事,渐渐构成综合病院老年康养形式、精力专科病院办养老形式、养老机构办医疗形式、医养团结体协作形式、居家医养团结形式等五种医养团结形式。
走进太原市第二人民病院老年医学科,情况划一俗气。年过八旬的董奶奶以前是第三次住院:“每次有点弊端就喜好来这儿,顺顺遂利、舒惬意服就把病给治了。”
病院党委书记董钰柱报告记者,比年来病院大力提高老年医学科,展开高质量康养办事,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屡屡多病共存的特点,订定了老年综合评价体系和多学科团队诊疗形式,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办事,制止其多科就诊带来的不便利。
在太原市安宁病院,每位白叟的房间门口都贴着草莓、香蕉、西瓜等水果标识。“白叟认知退步的排序与小时分习得的排序相反,关于失智白叟来讲,报告他住在‘草莓房间’比报告他住在‘2201’更好效。”院长刘芳说。
针对社会上大局部养老机构不具有接纳神经病白叟条件的现状,太原市安宁病院发扬精力专科病院专业所长,办事和收治罹患精力停滞、阿尔茨海默症、老年性神经病等“特别白叟”,处理了不少家庭的照护困难。
太原市卫健委主任张泽先容说,颠末多年探究,现在太原市已订定多项医养团结干系场合标准,建成医养团结机构9所、医养团结树模单位13所、安宁疗护试点单位14所、山西省老年敦睦医疗机构136所、举国树模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3个,凌驾8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病院开设了老年病科,全市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我们终将面临一个‘更老’的社会。将来我们将持续先行先试,推进医疗卫生办事与养老办事深化交融,让养老更有‘医’靠。”张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