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逐日释一字:惠
释说
“恩德及于天下。”这个“惠”字本为会心字。①是金文的形体,上部是“专”的本字,下部为“心”。徐锴说:“为惠者,心专也。”可见“专心为惠”。②是小篆的形体。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惠,仁也。”但是,“仁”是引申义。“惠”字的原本应为“专心”,由此可引申为“仁爱”,如《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大意是:老天没有仁爱之心,降下这个大罪。《盐铁论?忧边》:“故民流溺而弗救,非惠君也。”这是说:老百姓处于苦难之中而不去拯救,这就不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国君。由“仁爱”又可以引申为“恩德”,如《韩非子?有度》:“不为惠于法之内。”意思是?.不克不及在端正的范围内施恩。至于《列子?汤问》“汝之不患”中的“惠”,则为“慧”字的通假字,当“智慧”讲。
后代,“惠”字多作有求于人的敬辞,如惠存、惠我好音等。《诗经?邶风?终风》中有如此一句:“惠然肯来。”这是说和蔼可亲地到来。后代在请帖中也常用为接待他人到临之语,如“敬请光顾”、“光临引导”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初文从叀(古笔墨中叀或用作惠,参见“惠”字条),后追加心旁而孳乳出惠字。原本是仁爱。《说文》:“惠,仁也。”墙盘:“
惠乙且(祖),
(弼)匹氒辟,远犹?(腹)心。”(仁爱的乙祖,帮助和共同君主,操持远谋,同心同德)《书·皋陶谟》:“安民则惠。”蔡沈注:“惠,仁之爱也。”由仁爱义引申为恩德。中山王壶:“
(慈)孝?(宣)惠,
(举)孯(贤)
(使)能。”(慈爱孝敬,遍施恩德,保举任用贤能之人)《书·蔡仲之命》:“惟惠之怀。”由恩德义又可引申为赏给、赠与义。《广雅·释言》:“惠,赐也。”《孟子·滕文公上》:“分人以财谓之惠。”惠赠于人则人必从之,故赠与义又可引申为依从、温和义。《尔雅·释言》:“惠,顺也。”?簋:“用康惠朕皇文刺(烈)且(祖)考。”(用来使我的宏大而文德彰明的祖考安泰温和)《诗·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毛传:“惠,顺也。”我国古时书信中,“惠”常用作敬词,如称人来信为惠函,称人光临叫光临等。(齐航福)
——李学勤《字源》
泉源:汉典文明